(57)谁是生而知之者呢?孔子没有讲过,他断言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止是学而知之者。
发现前代思想家的哲学命题的两重意义,也就是突破了前代思想家的局限。又十六章:天乃道,道乃久。
他是在论证那不亲细务不事生产的特权阶层应有最高的权力。1.孔子所谓中庸:中庸的基本涵义是,在两个极端之间选取一个中道,即设定一个标准,要求遵守这个标准,无过无不及。这些思想是与老子一致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7页,1965年版。《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时,写道:正像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例如孔子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认识论命题,都很难说有什么阶级意义。[44]道必须有可见之实、有可循之恒,也就是说,必须表现出来,才算是道。
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35]又说:理与气互相为体,而气外无理,理外亦不能成其气,善言理气者必不判然离析之。‘能‘所之分,夫固有之。王船山接着说:故以知帝尧以上圣之聪明而日取百物之情理,如奉严师,如事天祖,以文其‘文,思其‘思,恭其‘恭,让其‘让,成‘盛德、建‘大业焉。
但王船山的贡献却在于揭示出,理不都是有道德意义的,而一切不合道德的现象也都有其理。气以成形,而理即在焉。
他说:唯豪杰以心为师而断之于事,夫君子之靖乃心以制义者,亦如此而已矣。[56]连续性是人物生成的基础,惟因自然界有连续性,所以日月水火与动植物类都相续不绝。船山依据他的实际斗争的实践,坚决肯定了唯物论的基本命题。[33]《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知有其不知者存,则既知有之矣,是知也。思之所不至而有理未思焉耳。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集团的斗争极其炽烈,表现了雄壮英勇刚毅不屈的气概。逆而推之,则以心尽性,以性合道,以道事天。
这样讲道、性、心的关系,其实是很神秘的。[20]境是外在世界,用的作用也就是能动性。
[34]《读四书大全说》卷十。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
[67]《张子正蒙注》卷三。[33]理与气的关系如何?王船山认为气一定有理,没有无理之气。王船山虽然在基本上看不起商人,但也不忽视商人的作用。[47]《周易外传》卷一《乾》。若其果能躬亲勤力,分任丁壮,多垦厚收,饶有赢余,乃听输粟入边,拜爵免罪。心也道之固然,虽有浮明与其凿智,弗能诬以不然也。
[35]《读四书大全说》卷七。王船山以为应该减轻农税而酌征商税。
[39]王船山不承认有离气独立在气之先的理,也就是不承认有超乎事物的绝对观念了。[2][《 黄书·大正第六》]对于农民的劳苦而遭受迫害,他寄以深切的同情。
王船山肯定事物都有其规律:天下之务因乎物,物有其理矣。在反清的义军中,有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也有中小地主。
于理上加‘一定二字方是道。过去的唯物论都是不彻底的,王船山也不能例外。所谓心无非物,应即日取百物之情理以文其文,思其思的意思。[68]心竟是具体而微的天了。
而彼抑有其有余,又此之所不足也。轻自耕之赋,而佃耕者倍之,以互相损益,而协于什一之数。
可见者其象也,可循者其形也。[21]佛教这种消‘所以入‘能的唯心论也就是认为天下固无有‘所,而惟吾心之能作者为‘所。
主观唯心论者认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不能离开认识而存在,客观现象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而他的唯物论便是他用来反对清朝统治集团及豪族大地主的战斗武器。
[22]王船山驳斥这种谬论道:耳苟未闻,目苟未见,心苟未虑,皆将捐之谓天下之固无此乎?越有山,而我未至越,不可谓越无山,则不可谓我之至越者为越之山也。明末清初的许多历算专家都是曾经研究过西法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器问题或理气问题是唯物论与客观唯心论的主要争点。明朝末年,西洋科学知识输入了,虽然没有开花结果,但在当时也影响了少数的知识分子。
王船山更提出了道大而善小的理论来说明无道与善的关系。这些都是船山受朱晦庵的客观唯心论的影响而不能自拔的地方。
王船山更肯定了通商的重要:夫可以出市于人者,必其余于己者也。故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心者,性之灵、天之则也。知觉以著,故云‘应万事。